中和医派掌门杨建宇教授论筋痹的治疗
发布作者:宋东红 赵医哲 杨建宇 发表时间:2025/11/12
筋痹作为痹证的一种重要类型,以筋脉拘急、挛缩、疼痛、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,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肩周炎、肌腱炎、韧带损伤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多种筋骨关节疾病。中医药治疗筋痹历史悠久,疗效显著。本文旨在以“中和思想”这一中国传统哲学与医学的核心智慧为理论基石,系统梳理与阐述筋痹的病因病机、治则治法及方药运用。文章首先阐释“中和医派之中和思想”在中医理论中的内涵及其与筋脉生理、病理的关联;继而深入剖析筋痹的核心病机在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筋脉“失和”,表现为气血不和、阴阳不和、脏腑不和、经络不通;在此基础上,提出以“致中和”为根本原则的治疗大法,分别从调和气血、燮理阴阳、调和脏腑、疏通经络四个层面,详细论述内治、外治、针灸、导引等综合治疗策略,并附以经典方药解析与临证应用要点。最后,强调中和医派“中和思想”对于指导筋痹的精准辨证与个体化治疗,以及实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的终极康复目标具有核心指导价值。
正式会员可阅览正文
请您登录会员系统后再次阅读
立即登录
注册会员
[1] 黄帝内经素问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12.
[2] 张仲景. 伤寒论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5.
[3] 张仲景. 金匮要略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5.
[4] 王清任. 医林改错[M]. 北京: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 1995.
[5] 王洪绪. 外科证治全生集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6.
[6] 吴谦, 等. 医宗金鉴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6.
[7] 张介宾. 景岳全书[M]. 北京: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 1996.
[8] 朱震亨. 丹溪心法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5.
[9] 吴瑭. 温病条辨[M]. 北京: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05.
[10] 周仲瑛. 中医内科学[M]. 北京: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 2007.

